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时间:2024-07-12 11:48:24
《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山中访友》是著名散文家 李汉荣先生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一篇杰作。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 简略,记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因为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欢迎阅读。

一、初读课文 欣赏美

带着美好的心情,迈着轻快的步伐,我来到教室,我首先向学生播放我课前制作的让我们走近大自然的课件,伴着音乐,让学生欣赏我自己拍摄的一幅幅精美的风景照片,这些照片大多是学生自己身边熟悉的景物,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景物。这样通过音乐渲染,图象展示,语言描述等形式,让学生进入我设置的情境,顺势导入新课学习:是啊,美其实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发现。今天,我们在李汉荣先生的指引下走进山林,走向山涧边,开始一次美的旅行,去发现山中的美,与作者一道去会一会山中的众朋友,好吗?在优美而欢快的旋律的熏陶下,在老师优美动情的语言感染下,学生齐声说:“好!”有了优美音乐的熏陶和动情语言的感染,学生初步欣赏到了美。

接着我指名三位学生朗读课文(1-3、4-5、6-8),然后学生评点,明确朗读的要点。同时课件呈现这一环节的问题:谁能说说李汉荣先生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呢?让其他学生带着问题边听课文朗读边圈划出自己已认识的朋友。听完课文后,学生就争先恐后地举手想回答。

学生1:我已认识美的朋友有古桥、树、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 、雷阵雨、柏树、蚂蚁。

学生2:我还认识了石头、落叶、小花这三位美的朋友。

学生3:我已认识的美的朋友还有归鸟、月色。

于是我在边点评边把学生回答找到的这些朋友名称室在黑板图案边上。在学生回答完成后,我又顺势引导学生讨论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精品词句 体味美

完成了上一环节,学生对课文中的美的朋友有了初步的感知。接着,我让学生选择一两位自己最喜欢的朋友,带着自己的体会,仔细品读描写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相关句、段,并做好相应的批注,待会儿结合相应的词语或句子陈述理由。通过这一环节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自由品读课文品析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品读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感知体验的过程,学生在课文优美的情境中,自然就会毫无阻拦地接受课文中美的感染熏陶。

教师:请已经品读到美的同学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学生1:我最喜欢的朋友是白云大嫂。喜欢她用自己的白纱巾点缀湛蓝的天空,像工人一样默默地奉献着,不求回报。

学生2:我最喜欢的朋友是古桥,因为他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位朋友,是位德高望重的朋友。

学生3:我最喜欢的朋友也是古桥,因为他在水上站了几百年,把许多人马渡过彼岸,从不求回报,即使风吹雨打,也一直默默地坚持着,从不改变自己的姿态,让我看到的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和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师:老师为你精彩的发言鼓掌,你从古桥身上品味到了奉献之美。(我带头鼓掌,学生也一起鼓掌。)那你能找出最能体现他品质和精神的词语吗?

学生3:我认为可能是“躬”与“俯身”

教师:你觉得这样的朋友大家应……(我故意停一下,学生马上接着说)

学生3:大家应尊重、敬佩他。

教师:你能带着尊重、敬佩的语气读一下这段优美文字吗?

学生:深情地齐读着

学生4:我最喜欢瀑布大哥,因为它从古唱到今,从不拉赞助,不收门票,给我树立了廉洁,无私奉献的榜样。

教师:我们又一次领略了奉献之美。

学生5:我喜欢的朋友是老柏树,因为它很慈祥,待朋友很热情,朋友一来立即撑起的大伞,让朋友避雨。

教师:多么热情好客的老柏树呀!但雷阵雨时去树下避雨的做法科学吗?

学生6:这种做法不科学,这样做可能会有遭雷击的生命危险。

教师:看来我们同学的科学知识挺丰富的,以后大家走进大自然时可要注意安全。

学生7:我最喜欢的朋友是树,课文中写道“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根,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成树籽,被鸟衔向远山远水。”因为树是我的知己。我靠在树上,想像着自己也成了一棵树,我不仅和树融为一体,而且也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教师:好个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你不仅引用课文中的语句,还能说出你自己的体会,看来你的体会很深刻。

……

通过学生从众朋友身上体会到的种种美,于是学生得出这样的一些启示:做人要有持久不变的坚韧;要爱护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

于是,品味了众朋友之美后,我不失时机地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优美的画面,让学生对照画面再次欣赏到课文中的美景。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有关语段读给自己的同桌听。学生边读边听,边联想,自然心有所感,情为所动,使审美主体处于课文所描绘的真实情境中得到陶冶,产生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和灵感。

三、自由抒发  寻找美

在学生充分体会课文语言美之后,我便趁热打铁说:当我们拥有这样的好朋友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请拿起你的笔来,给你最好的朋友写几句话。大胆地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心声说出来给大家分享。这时有的学生脸上带着会心的微笑;有的学生腮帮在遐思冥想;有的在闭目沉思;有的则挥笔疾书,似有万语千言想与好友诉说。时间一到,同学们便纷纷举手表达。

学生1:古桥爷爷我想对你说,虽然岁月在无情地流逝着,但是你那永不改变的姿态,让我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你不畏寒冬酷暑,不求人类回报,默默地奉献自己。让我领略了什么叫坚韧。你真了不起!(掌声四起)

学生2:白云大嫂,我的好嫂子!(学生笑)我想对你说,你像是一段五彩的白纱巾,装扮着天空,只想着让天空更加美丽,而从不想着自己,我要向你学习。

教师:五彩与白纱巾矛盾吗?(同学们默笑领会)

学生3:树儿,我的好朋友我想对你说。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根,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和你融为一体,成为大自然的伴侣,远离人类的喧嚣、城市的嘈杂,在岁月的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成树籽,被鸟衔向远山远水。(又听到掌声四起)

教师:语言多富有诗意啊,他们真是一对好朋友!

学生4:老师,我要倾诉心声的朋友不是课文里的,行吗?(一位男生怯生生地站起来)

教师:当然可以,我相信大家很想听听你与众不同的心声。

学生5:露珠妹妹,我想对你说。你是那么的晶莹透彻,那么的洁白无瑕,你是美丽的化身,把绿叶点缀上珍珠般的光泽,你是爱的天使,滋润了别人,消失了自己。你从高空富有诗意地滚落下来,跳着美丽的舞蹈,正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掌声如雷)

教师:你的语言与你的露珠妹妹一样优美而且富有诗意,我们都陶醉了。(学生们都会心地笑了)

……

教师:走进大自然,我们认识了许多美丽的朋友;走进大自然,我们品味到了许多美的情感;走进大自然,我们抒发了自己最美的心声。最后,让我们以周华键的《朋友》这首歌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课件播放音乐(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欣赏歌曲)。

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提倡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关系。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这样互动的局面,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文体地位,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见解或教参的解读强加到学生身上,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因此我将此文的教学定位为:美读感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品读积累,丰富学生语言素养;研读寻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指导方法,学会多角度审美。在组织教学的活动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做到读写结合,课外延伸,注重问题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化。所以我以为本课成功之处体现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几个环节层层深入,不仅保证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质量,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又让学生汲取到丰富的个性养料,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山中访友》这堂课学生“选择品读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相关句、段”,“与自己喜欢的同学分享快乐”,“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理由”,“讲讲自己最想倾诉的.心声”。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大家交流讨论,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学生自然愿学、乐学。同时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有利于这种良好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形成个性。

第二是充分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发展学生个性。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感情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学中我考虑到这篇文章是一篇词美、句美、情美的佳作。故将教学目标定为“用我的心感受朋友美好的感情”,“用我的心抒发自己对朋友的美好心声”,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重视。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欣赏图片认识了大自然的朋友;通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我”对大自然的尊重、热爱、感激等。这完全是学生自己阅读实践的结果。学生在品读,研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许多高尚的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他们也会学会正直、热情、奉献、赞赏,特别是在“用我的心抒发自己对朋友的美好心声”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学生除了赞美课内的朋友外,还能赞美露珠,富有诗情画意;通过对比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参与的人生态度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熏染。

第三是充分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堂课,不论是在整体感悟上还是在局部探讨上,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文本的撞击,与老师的撞击,以及他们之间的互相撞击,都是在思考中闪现的智慧的“火花”,体现了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学生所进行的“合作探究,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无不在不经意之中展示了新的理念带给我们的享乐――语文不再是无趣的了,课堂不再是枯燥的了,教学有了它独特的神韵了。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显示了较高的思维、探究潜力。这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语文教学如何充分发挥语文的思维、情感优势,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倡导语文的个性化阅读,确实是语文新课程教学值得好好探究的问题。然而,这次学习活动如果不在课堂里上,而是真正带着学生走进多姿多彩大自然,让学生目睹到真实的自然景物,放飞想像的翅膀,与大自然促膝长谈,我相信,这次学习活动会更精彩,学生对美的品味会更深刻。

《《山中访友》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